工人和店員,是勞動人民,富農(nóng)是剝削分子,二者分屬兩個對立的階級。在階級斗爭年年講、月月講、天天講的年代,這是人所共知的。但是,有一些達仁堂老職工,卻集二者于一身。他們在達仁堂藥房(即車間)當了幾十年工人,或在達仁堂藥鋪站了幾十年柜臺,用一生積蓄在老家置了些牲口和土地,土改劃成份,家里不是地主,就是富農(nóng)。
當一輩子工人或店員,也能小有積蓄,這在達仁堂并不罕見。
達仁堂職工收入,在同業(yè)中是比較高的。以達仁堂鼎盛時期的1936年為例,一個有五六年廠齡(不算學徒期)的藥房生產(chǎn)工人或藥鋪店員,固定工資一般是法幣十五六元,提成工資是二十元左右,每個月穩(wěn)定的收入,不會少于35元。當時的物價大約是面粉每斤0.08元,煤球每百斤0.60元,白布每尺0.12元。一個達仁堂藥房工人或藥鋪店員,養(yǎng)八口之家,每月買500斤煤球、300斤面粉和20尺白布,開支大約30元,還能剩下五元錢用來買菜或零用。
達仁堂職工,五月節(jié)有棕子錢,八月節(jié)有月餅錢,年底有“謝儀”——發(fā)給半個月固定工資。
達仁堂在店員中開展銷售競賽,設(shè)“年狀元獎”。店員多的大店,如天津估衣街店、上海南京東路店,獎勵前四名;店員較少的店,如天津馬家口店(今濱江道店)、長春南大街店、西安竹芭市店等,獎前一名或前二名。“年狀元獎”是項大獎,很為店員看重。馬家口店的店員跑到海河邊,一看見輪船,就知道準有南方主顧來,阿膠、人參、鹿角膠等滋補品少賣不了,這幾天有假也不能歇——因為“年狀元獎”數(shù)目不小呢。
達仁堂職工還有一項隱性收入——“伙食費”。達仁堂為廠部和所有藥店提供伙房和炊事員,無償供給糧食,并發(fā)給每人每天菜金兩角錢。菜金由職工自行管理,午飯、晚飯集體就餐。不算糧食煤火,僅菜錢一個人一月就六元錢,標準在那個時候,確實不低。
每個月穩(wěn)定的收入,不會少于35元,這僅指普通藥房工人或藥鋪店員。升任為藥房組長,或較小藥鋪的查柜,固定工資和提成工資加起來能達到五十二元左右。中等規(guī)模藥鋪的查柜,收入在六十七元左右。像估衣街、南京路等大藥鋪的查柜,和藥房頭(車間主任),工資可達到90元。
從一個學徒工干起,升任為組長、查柜或藥房頭,當然是很不容易的事。徒工待遇低,沒有提成工資,每月僅有固定工資一元錢。固定工資一年調(diào)資一次,三年學徒期滿,才能拿到三元錢。進藥房當了工人,或去藥鋪當了店員,固定工資才調(diào)到十元,以后也是每年調(diào)資一次,每次增加一元。干到第五年,固定工資拿到十五六元,就不再增加了。但是工人和店員,每月有提成工資。工人第一年的提成工資,是每月拿半份“百份零錢”,大約合十元錢,第二年提成工資是每月增加半份“百份零錢”。工人的提成工資增到每月20元時,也不再增加了。店員的提成工資,按本人本月營業(yè)額的8‰左右計算,大約也是二十元左右。所以,當五年工人或店員,能每月拿到三十五六元,就算到頂了,除非提升職務(wù)。每月能拿到五六十元或七八十元的,畢竟是少數(shù),但是在達仁堂二百七十多號職工中,組長、查柜、藥房頭,也不下三四十人呢。
總起來說,那時候達仁堂工人和店員,大體上日子都過得去;一小部分工人和店員,日子比較富裕,或多或少都有些積蓄。
當然了,樂家作為東家,生活比工人和店員要富裕得多。能夠支撐這一切的,說到底,是因為有一個勞資雙方共同精心培育的好企業(yè),一個商譽卓著的達仁堂。以1936年為例,按當時的法幣計算,達仁堂勞資雙方的工資總額,每月大約是1.5萬元,而當時每月的銷售收入是多少呢?達仁堂一位叫張蔚涵的老先生,1969年曾回憶過昔日的情況:“天津兩個門市部,共17400元;上海兩個門市部,共14400元,漢口12000,西安4500,北京6000,長沙1500,長春2400,大連、福州各900,總計是法幣6萬元。”由此可見,盡管達仁堂用料考究,工藝精湛,制造成本也相對較高,但是由于銷售很好,所以仍然有錢可賺。達仁堂職工做藥,真是精心炮制,一絲不茍,工作相當細致,也相當辛苦,因此待遇本來就應(yīng)當高一些。
工薪階層,能小有積蓄,也真是不容易,即使投資于生產(chǎn)資料,似乎也不該劃為富農(nóng),打入另冊。好在這些都已經(jīng)成為歷史,不會在現(xiàn)在和將來再度重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