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達仁堂的故事》寫的是達仁堂的陳年舊事,它與神話故事、民間故事不同,它沒有情節(jié),不屬虛構(gòu),沒有“故事性”?!哆_仁堂的故事》可以算作達仁堂的一部企業(yè)史,它真實地記載了達仁堂這個著名中藥老字號九十年的發(fā)展歷程。無論在天津工業(yè)系統(tǒng),還是在中國中藥行業(yè),達仁堂都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企業(yè),達仁堂九十年的歷史,正是天津工業(yè)史和中國中藥行業(yè)史的一個縮影。本書的幾十篇文章曾在報紙上連載,為增加可讀性,本書在記述達仁堂歷史的同時,還向讀者介紹了大量的背景史料,如北京同仁堂的歷史,祁州廟會的興衰,直奉戰(zhàn)爭中的天津河北,早年天津的商業(yè)、航運業(yè)和學校,樂達仁與鄧穎超、馬千里、洪麟閣的交往,達仁堂樂家與梨園界的關(guān)系,楊度后人的生活,日偽時期的天津中藥業(yè),國民黨垮臺前的通貨膨脹,等等。相信讀者讀了,或許不會感到太枯燥。
《達仁堂的故事》原先計劃請一位熟悉達仁堂歷史的老同志撰寫,從2003年2月到2004年2月,每星期在天津日報和今晚報刊登一篇,連載52篇。因為這位老同志生病,達仁堂制藥廠年輕的廠長徐曉陽先生把寫作任務(wù)交給了我。我在達仁堂任黨委書記,為廠長拾遺補闕本是我份內(nèi)的工作,只是我對達仁堂的歷史不很了解,而且那時候已經(jīng)到了2003年1月中旬,時間這么緊,任務(wù)這么重,我心里真是犯怵。推脫是不行的,我只好勉力為之。一邊要干工作,一邊還要寫作,加上我這支筆又忒笨,直到2004年1月中旬,我才勉強湊成這52篇文章。
說實在的,如果沒有許多人的幫助,我很難交差。2003年7月中旬,長途汽車突然顛簸一下,坐在最后一排的我,腰椎第四節(jié)壓縮性骨折。7月31日老妻因腦腫瘤被推進天津醫(yī)科大學總醫(yī)院手術(shù)室,申長虹副院長和劉春祥主任等用20個小時,成功地切下腫瘤,保住了老妻的性命。那一陣子,我無心亦無力再寫什么“故事”了。為了讓報紙上不中斷我寫的文章,徐曉陽廠長和達仁堂高林善先生,替我寫了《達仁堂的故事》之24、25、26三篇。沒有他們的幫助,《達仁堂的故事》恐怕在半年前就被報社腰斬了。
達仁堂制藥廠黨委辦公室楊樹森、楊靜,達仁堂制藥廠廠長辦公室王江浩,和好多達仁堂同事,幫助我調(diào)查收集資料;天津市圖書館歷史文獻部的朋友們和王金銘先生,為我寫作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;達仁堂老職工龐聯(lián)秀、王秉芝、李樹棟、郭玉鳳等,和樂達仁先生之子樂釗、樂肇基堂弟樂崇熙,也給我很多幫助,在此,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!
寫作中還參考了各地出版的文史資料選輯,和《天津中藥行業(yè)志》、《天津醫(yī)藥管理》(李述蓮編)、《天津達仁堂七十五年》(季世華著)等書籍和文章,在此一并致謝。
本書出版時,對報紙上已發(fā)表的52篇文章,只作了一些有限的史實訂成和文字修改,體例一如其舊。誤錯和不當之處,請讀者指正。